
今年3月,荷蘭的建筑師們宣稱將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用3D打印技術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全打印建筑”:用一臺巨大的打印機,在運河邊上打印出13間互相連鎖的房子。整個項目將用3年的時間進行研究、論證與施工。這邊荷蘭的建筑師們還在籌劃與施工中,今天4月底,上海一所建筑公司的新聞搶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該公司運用一臺巨型的打印機(32米長、10米寬、6米高)在上海張江高新青浦園區,在24小時內用3D打印出10所房子,打印素材來是回收垃圾及快速風干的水泥,通過層層疊加打印而成,每所房子的成本少于3000鎊。在完工上似乎落了后的荷蘭人,又有了新想法:由于該打印建筑項目開工以來,吸引了無數的市民與游客前去觀看,項目負責人一合計,索性將3D打印的運河房工地變為一個3D打印的展覽中心、研究中心,并于上周末舉行了夏季展示節的開幕儀式,以每張門票2.5歐元的價格向公眾開放。 連云港模型公司
基本無損耗,低運輸成本,運用回收垃圾作為原材料,成本低廉,施工時間很短,這是3D打印的******優勢。
與傳統的建筑技術不同,3D打印建筑還給了設計師運用高水平的電腦技術對建筑細節、裝飾、變化進行修復的可能,滿足每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在建造設計獨特的房屋時,也不會因此增加成本。
當然, 3D打印建筑面臨的******挑戰就是:打印建成的房屋能否達到目前的建筑質量標準?地基是否夠扎實?有沒有達到防火、隔音、防火標準?所用的打印材料有沒有經過研究、調查、論證,以確保符合人類生活的標準?
3D打印建筑仍然處于實驗階段,但所引起的關注與爭議是巨大的。支持者認為,3D一旦普及,會使房屋的建造成本大大下降,繼而引起房價的下降,從而造福因為囊中羞涉而難以購房的廣大民眾。萬科董事長王石也曾公開表示:萬科將在3年內運用3D打印技術建造房子。持保守意見的專家與學者則認為安全性是3D打印建筑面臨的******問題。比如,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建百年穩固的建筑應該是建筑的目標,混凝土、鋼筋地基、框架、承重墻、鋼結構等傳統工藝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安全分控體系。3D打印這種有點像堆蛋糕一樣堆出來的房子,可能可以完成單個的單層房,但如果要建幾十層的高樓,房屋的結構、材料的堅固性、抗壓性、堅固性、抗震性等都是值得探討的。
筆者也就3D打印建筑技術請教過英國本地的一些建筑設計師的意見,他們大多對這種新技術持非常肯定與歡迎的態度,但同時又指出,在現階段,他們更愿意運用3D技術打印建筑設計模型,一旦涉及到實際的施工與建筑,還是采用傳統工藝比較好。
關于3D打印建筑的意義,荷蘭3D打印運河屋(3D Print Canal House)放在官網上的一段話挺有意思:“ 就象400多年前,我們修筑的阿姆斯特丹運河一樣,3D打印運河屋也將會成為阿姆斯特丹的標志性創新符號,每一間3D打印的房間都是獨特的,具有交易、儲藏、居住、工藝展示等功能,充滿了可識別性與吸引力。3D打印房屋讓我們知道,在21世紀,傳統的建筑可以有什么樣的表現形式,傳統文化價值與創新理念可以如何融為一體。” 文章出處:http://www.e5ma6.cn |